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北島: 時間的玫瑰

文學領域中,有一群最少數也最特殊的藝術家,他們叫做詩人.

北島,這位中國當代詩人,介紹九位西方詩人的生平並翻譯他們的詩作.詩人的感知是尖銳的,就讓他們訴說自己吧.

Federica Garcia Lorca:
"藝術並非愛好,而是死亡的召喚"

Rainer Maria Rilke:
"榮譽是所有誤解的總和"
"少女們,詩人向你們學習,學習如何表達你們的孤獨"

維克多.施克洛夫斯基:
"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出石頭的質感.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覺到事物,而不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像陌生化,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藝術是體驗對象的藝術構成的一種方式,而對像本身並不重要"

Paul Celan:
"只有用母語一個人才能說出自己的真理.用外語詩人在撒謊"

Tomas Tranströmer:
淙淙流水;喧騰;古老的催眠.
河淹沒了汽車公墓,閃爍.
在那些面具後面.
我折緊橋欄杆.
橋:一隻飛越死亡的巨大鐵鳥.

艾倫堡的<人.歲月.生活>序
"我的許多同齡人都陷入時代的車輪下.我所以能倖免,並非由於我比較堅強,或者比較有遠見,而是因為常有這樣的時候:人的命運並不像按照棋路下的一盤棋,而是像抽彩"

湼克拉索夫:
"我淚水涔涔,卻不是為了個人的不幸"

鮑里斯<日瓦戈醫生>:
"我不喜歡毫無保留地獻身於哲學.在我看來,哲學對於藝術與生活來說只不過是貧乏的季節.專門學它就像只吃辣椒醬那麼怪"

Gennady Aygi:
"生活決不是後現代主義暫所理解的那樣短促和片面,生活是地久天長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寫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種必需"

北島:
"傳統就像血緣的召喚一樣,是你在人生某一刻才會突然領悟到的.傳統博大精深與個人的勢單力薄,就像大風與孤帆一樣,只有懂得風向的帆才能遠行.而問題在於傳統就像風的形成那樣複雜,往往是可望不可及,可感不可知的."
"我們的生活一直在變,因此我相信一個人要變換角度-至少每十年一次"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 2005 年 10月01 日
ISBN: 0195456157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文化才是永遠的

文化說穿了,是日常生活的判斷選擇,文化像空氣若有似無,其實影響既深又遠.

舉兩個例子;例一,一位畢業於知名國立大學的人告訴我他兩次投票給陳水扁的原因,原因很簡單,就是陳水扁造勢演講讓他覺得很爽.例二,臺灣職場文化是,你做得多錯得多死得快.會做人搞關係,不做事錯得少,官運通常不錯,出了個大頭馬英九算是這個文化的極致.

請問經濟學數學模型如何將上述的價值判斷納入模型,並且預測臺灣未來經濟?經濟數學模型其實很粗糙,像文化這種因素只能體會很難量化,但文化牽涉價值的判斷,所以社會文化最終反映在經濟上.胡適,李敖這派思想家主張全盤西化,我想就是他們洞察中國文化只搞倫理不搞真理,競爭不過洋人.

今天我們很難責怪那些跑紅白帖出身的政客不去想辦法解決經濟問題,因為他們畢竟是一票票被熱衷搞關係搞本土的藍綠選民選出來.臺灣己經本土化到了開始感受為這種文化模式付出代價的階段,未來是漫長的.

經濟競爭的本質是文化競爭,愛臺灣從提升文化開始,文化是永遠的,這是李敖一針見血之語.

一個時代的結束

先知是寂寞的.這種寂寞我非常能體會.這麼說,三分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七分確是不爭的事實.

以前告訴朋友我不看好臺灣經濟的想法,不是被說成唱衰臺灣,被嘲笑,還被說成是泛藍,我覺得這比被抹黑說賺皮肉錢還慘.想在臺灣混的開,第一準則就是不要說討人厭的實話.

人人都可以做先知,就事論事而已.臺灣經濟在全球不景氣下特差已成也將成事實,未來景氣復甦,臺灣自然會好些,但那時臺灣面對的是另一個時代.

原因有內有外,簡單的說,世界在變,臺灣沒有變.世界的經濟結構在變化,特別是亞洲經濟結構,美國這個永遠極大化自己利益的國家,自然也意識這一點,所以厲害的希拉蕊上任後就出訪亞洲是明智的.亞洲區域合作會改變經濟的遊戲規則,臺灣是主動也被動的排除在外,其中主動的原因佔多數,譬如民進黨主政時期不主動尋求與各國洽簽FTA,中共其實沒有從中阻撓,臺灣其實在自食惡果.

臺灣自豪的電子產業也發生改變,中國在技術及產業的併購上,相當快狠準,例如這週Sharp在日本龜山的面板廠賣給中國上廣電是一個代表作.我待過面板廠所以知道中國有多狠.Sharp日本龜山廠著名在先進自動化的製程技術,面板色彩很漂亮,和Sony Bravia有的比,臺韓都做不到.所以業內對龜山廠高度彈性的生產技術很有興趣.中國一舉就拿下面板先進製程技術,很準,很狠.中國在全球哀鴻遍野之際,搶技術搶人才,馬不停蹄的攻城掠地,臺灣還在原地走,未來有優勢的產業也不會太多.

臺灣沒有變,因為臺灣極致的本土化,以致於既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自身的處境.事實很殘酷,有一天當臺灣真正覺醒,將會發現以往被臺灣踐踏的東南亞人不跟臺灣玩了,美國這個現實鬼為自己,有中國就不要臺灣,臺灣產業玩不過日韓,最後能打交道的只有中國,中國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後沒有多少籌碼的臺灣被吃豆腐也得談.

印度一本小說把禁制比喻為山洞,對著山洞喊話,得到的是自己的回音,施加在別人身上的禁制,最後只會成為對自身的禁制.臺灣本土化源自於去中國化,結果極致的本土化將臺灣自絕於各國之外,倒頭中國諷刺地成為不得不打交道的對象,經濟褪色的臺灣將必須仰望中國鼻息,我難過地想起聖經一句話:"鹽若失去鹹味就不再是鹽,只能任人踐踏".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YouTube FLV Download Website

YouTube shut down the downloading function of most downloading tools and FireFox extensions. Here is one site that still could capture the flv:

http://pine.kuso.cc/youtube/

Enjoy!!

Sunday, February 15, 2009

再論沈從文

沈從文帶給我們是審美取向的啟發.

最初接觸沈從文的邊城沒有帶給我太多的感受,其它的文學作品很熱鬧,例如後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不過有的作品就像時裝,過一季就經不起看了.

多年後沈從文的邊城偶然還會浮現在腦海,它質樸自然,沒有匠氣,正因如此,它經久耐看,隨著時光沈澱在你心裡.最後你了解,真正的藝術是不做作的.

Monday, February 09, 2009

文字之外

像英文這種醜陋拼音文字,無法表達像漢字這種美感.美感之外,漢字還透露數千年前人們的原始想像.

上圖是"鄉",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殷商時期以前的古人對家鄉的概念是兩個人,像日本人一樣跪坐,圍著一只鍋飲酒吃飯."鄉"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两人相依的樸素情感.

花花世界再繁華,人生一世,最後要的,可能只是最簡單的.歸鄉,我想就是這個概念的永恆傳達.

向經典致意之二: 沈從文

"邊城"的背景在湘西,湘西的自然與邊城中的人物景情交融,風土人物在沈從文的筆下行雲流水般流洩而出,渾然天成.

王安憶的小鮑庄頗有盛名,可是一旦和邊城相比,人景不能交融的缺點就暴露出來,讀來有皮肉分離之感,人物內心的刻劃應該還可以再細膩,王安憶沒有將女性細膩書寫發揮到極致,實在可惜.

雪松圖屏風: 円山応挙

雪松圖屏風,是我見識過繪畫中對雪完美的表達.

在冬天總得跟雪打交道近二個多個月,對雪我不陌生.這幅畫的雪立體又逼真,水墨技法能寫實的如此寫實,獨一無二了.寫實中揉和水墨的寫意,松的蒼勁生命就完成詩意的表達.

記憶所及,中國水墨畫沒有對雪有如此優美傳神地描繪,我見識過的西洋繪畫,沒有一幅雪比得上這幅的美,後來才知這是日本國寶,確實是實至名歸.

三井記念美術館蔵

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

向經典致意之一: Federico Fellini

老東西,不一定好;新東西,也不見得不好.不過好的老東西不應該被遺忘,因為當我們面對爛的新東西,我們可以減低吃到大便的機會,或者已經不小心吃到大便了,也應該體認到大便是臭的,否則說大便是香的,笑話就閙的更大了,本系列的宗旨就在此.

好花也要綠葉襯,所以介紹經典的同時,我會舉出爛的,或者是還不夠好的作品一併比較,如此高下便立見.首先就介紹兩部有關妓女的電影,義大利導演費里尼1957年的作品”Le Notti Di Cabiria”,及日本蜷川實花執導的”惡女花魁”(さくらん).

視覺及聽覺上來說,色彩飽滿及精心音樂的惡女花魁容易引人注意,但整體給你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包裝過度的日本食品,包裝之下的內容就那麼一點點,或者說這部浪漫的愛情喜劇太淺薄,淺薄的原因不在於喜劇的本質,而是它背離現實生命的厚度.就像你很難拗說單薄的日本浴衣比傳統正式和服有更高的藝術價值.

反過來看費里尼這部黑白電影,沒有眩目的色彩,沒有當今配樂的技術,可是費里尼用一層高過一層的敍事,一幕又一幕藝術性的背景結構,告訴你一位不適合作妓女,但為了生活不得不作妓女的Cabiria,她一次又一次被男人欺騙,最後面對懸崖一無所有,和電影第一幕她被男人騙錢推入河中,剎時前後呼應,到頭一場空的她,最後噙著淚,帶著笑,領悟愛情,面對生活,令人心酸,但這就是生命的現實,不是嗎?

出演妓女的是費里尼的老婆,她演出層次的變化就像中國禪宗哲學,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最後見山又是山,白話的比方就是臺灣的政治,黨禁解除,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再輪替,一次又一次的夢,一次又一次的破滅,最後看穿,還是自己得把苦哈哈的日子過下去,一天的結束就是看看綜藝節目,笑那麼一笑,這就是生命的現實,不是嗎?

我愛費里尼,希望你也愛費里尼.

大師級的蠢蛋: 林濁水

在我眼裡,他的確是大師,因為他有大師級的蠢.

他的蠢是蠢在思維方法很差,打個比方,春嬌與志明是夫妻,春嬌生了小明,所以林濁水最後不變的結論是志明是小明的爸爸.這種純推理的邏輯看起來沒問題,但問題就在這裡,這種純推理會發生錯誤的,例如,春嬌偷上隔壁老王的床,老王才是小明的親生父親,志明和小明只有法律關係,一旦離婚,這個法律關係會消滅的.所以純推理式的思維無法抓住事實,或許抓住了事實,但也只是暫時的,這種思維方式缺乏永恆抓住事實的能力.

林濁水不是一位好的思想家,我再舉一個例子,當高雄港排名節節下降時,林濁水認為這不必然代表臺灣經濟不好,因為臺灣經濟的轉型使貨物的附加價值提高,像電子產品體積小價值高,高雄港的運輸貨櫃數下降不代表實值經濟的問題.

請注意,他的事實不算錯,並且與邏輯相結合,就跟志明是小明爸爸的結論如出一轍,可是對我而言,結論不是正確的.我認為,高雄港的自然地理條件沒有新加坡港口差,新加坡又沒有臺灣製造業的規模,新加坡政府強有力的政策,使新加坡港口居然拔得頭籌,高雄港的沒落象徵臺灣政策思維的僵固,有這種思維,經濟怎麼可能好呢?

我總覺得,最高級的思維方式應該像一位卓越音樂家的演奏,首先對作品有全盤的認識及掌握,臻於藝術的演奏技巧本身不是目的,最終是為了完整全盤的托出整首作品,就算中間的敍述稍有差池,大方向也不會偏差.美好的推理,事實要全盤掌握,情感要正確,當語言詞句劃下結論的一刻,頓時使人對事實有藝術性般全盤的感受.林濁水純推理式的思維就像機器人彈鋼琴,他只注意一個音符與下一個音符之間的聯繫,縱然沒有絲毫差錯,可是聽起來是那麼的僵固,呆板,沒有生命,他呈現出來的結論反而是殘缺的.這樣的思維是無法捕捉事實的.

愛因斯坦的兒子曾說他父親不像理論物理學家,他更像位藝術家,當他覺得一個公式很醜的時候,就失去對這個公式興趣.或許如此,愛因斯坦傳訟於世的公式,最後竟是如此的簡潔,有力與美麗.

Thursday, February 05, 2009

偶然就是必然

金融風暴感慨時事之餘,腦中突然閃過七,八年前一位講授希臘哲學的台大教授.

他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他每次上課時,都會帶著一把黑色長傘,無論是晴是雨.但是傘不是被瘦弱的他拿來當拐杖用,因為傘總是被他小心翼翼地離地提著,他踩上講臺的步伐,就像踩上鵝卵石鋪成的健康步道一樣小心翼翼,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將長傘掛在講桌上,小心翼翼地翻開筆記,深怕筆記像風化古藉般碎裂,然後小心翼翼地拿起麥克風,戰戰競競一字一句開始講課.我覺得臺下為數不多的學生活像是他博士論文的口試委員.

這是位毫無魅力的教授,無庸置疑.但今天我突然想通他的傘,原來就是希臘悲劇哲學的實踐.希臘悲劇是希臘哲學的一支,主題往往是一個人無法逃離的宿命.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底帕斯弒父.神諭伊底帕斯會弒父,所以小嬰兒時的伊底帕斯就被棄,但生命中一串串偶然際遇的安排,成年的伊底帕斯遇見了他老爸,但他在不知道這是他爸爸的情況下殺了他,此刻預言成真.這位哲學教授跌進細節裡,拉拉雜雜花了近一個多禮拜講這個故事.其實簡單的說,希臘悲劇體現的哲學就是偶然的必然性.

人總是追求秩序的必然,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偶然破壞,偶然倒頭就是必然.數學,經濟理論建立的金融秩序,倒頭總被一個個串起來的偶然給破壞.從政客順應民意放鬆房貨限制,到金融衍生性商品包裝銷售的推波助瀾,高油價開始戳破經濟泡沫,Paulson放任雷曼倒下CDS市場瓦解,金融及保險體系中標,最後擴散到實質經濟體.情節一串串好似希臘悲劇般地命定.

晴天下一刻不必然是晴天,冰雹顆顆粒粒掉下來也不見得是偶然,哲學教授老帶著一把傘,好聽的講是智慧,難聽的講是老奸巨滑.

Monday, February 02, 2009

弄假成真的藝術: 文學

當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就開始閱讀經典作品,那麼他的少年就會被經典作品中最為真實的思想和情感帶走,當他成年以後就會發現人類共有的智慧和靈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續. ~~余華


一位台大數學教授曾經對我說,現實中每個物體都不相同,就像桌上這盤橘子,嚴格的說你不能使用加法然後告訴我有幾個橘子,因為橘子各不相同,1+1=2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想像終極至相信,相信後才有一切的數學.

當時不具備量子力學知識的我只能微笑,其實現實世界中同種的基本粒子各各相同,你不能分辨兩個電子的不同,所以在描述兩個電子的波動方程式中,包含一個有別於古典物理的兩個電子狀態交換項,又因為電子是fermion所以波動方程式中的兩項關係是減法,現實中,這兩項相減不可能為零,所以這兩個電子不能處於完全相同的狀態,這就是包利不相容原理.不過這位數學教授講得也有道理,當人類不知道基本粒子時就開始用想像去構建數學,強勁的想像產生事實,這也是作家余華對文學中的想像下的一個註解.

文學最終極的目標是去接近真實.想像及其它技巧的使用只是手段.然而缺乏想像,敍述就淪為每日轉瞬及逝的新聞描述,想像創造出有別於日常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更加突出真實,余華認為經典就是對強勁想像的終極讚揚.

他也說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於它不受時間及空間距離的干擾.天天年輕,永遠在你身邊.所以我活得愈久,愈熱愛文學,雖然我選擇和工程科學搞在一起,但我總是和文學搞精神外遇.當我生命曾在黑暗中像自由落體下墜時,工程及科學的知識救不了我,但文學承受我的墜落,告訴我生命的現實,不幸使我有幸逐漸認識文學,寛闊了狹窄的我,所以我歌頌文學,我介紹文學.

只有少數人有能力欣賞科學所揭示自然的真理,但大部分的人都有能力去欣賞文學所揭示生命的真理.不過讀者偶爾會迷失於文學家的敍述,就像困惑於立體派畢卡索的畫,此時稍微了解文學家的寫作思維有助於我們對文學的欣賞.

余華在”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真誠地陳述對閱讀及寫作的想法,令人感動也令人收穫豐富,感動是他告訴我們文學如何改變原本是一個鄉下牙醫的生命.收穫是他讓我們了解文學家處理小說中想像的手法與原因,就像一個魔術師告訴我們背後的技法,非常難得.順便一提,余華的作品總是令我愛不釋手,在題材,手法,形式上總像萬花筒一樣不斷翻新,不落俗套地刻劃生命.在所有中國當代小說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

文學迷人及有趣之處是將真理埋藏於虛假的想像裡.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情節都是虛構,但在虛構上所建立對人性及生命的洞察仍然歷久彌新,一流的文學家就是擁有這麼一套弄假成真的本領.空即是色,假即是真.

作者:余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75321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