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3, 2009

中國文化假面之七: 歐巴桑

歐巴桑雖然源自日本,但在華人社會也比比皆是,所以歐巴桑極具東方性,曾經為了尋找歐巴桑的英文相應詞匯,不惜費盡唇舌向美國朋友解釋歐巴桑的特性,例如歐巴桑在菜市場如何血淋淋的殺價,歐巴桑在公車上如何旁若無人的搶座位.最後發現,西方根本沒有歐巴桑的概念,自然就沒有歐巴桑的相應字詞,歐巴桑是一個東方到不能再東方的文化現象.

為什麼你們有歐巴桑? 美國人用充滿熾熱的眼神問我,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這真是一言難盡的大哉問!歐巴桑的養成過程是理解東方文化活生生的教材,三言兩語怎能道盡.

東方社會重禮教,年輕時愈傳統愈遵守禮教的女性,往往變成歐巴桑的機率愈高.未出嫁時要聽父母的話,嫁人要聽公婆的話,忙著相夫教子,為家庭付出一切,如果不幸老公性能力不好,還得性壓抑個大半輩子,面對性無能的老公,不孝的兒女,步入中年後期才驚覺前半生,完全活在禮教的謊言裡,活的根本沒有自己,活得好傻好天真.這種女性一旦覺悟就變得極端的自我,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與價值,成為地球上活得最灑脫自在的人種: 歐巴桑.

歐巴桑本身就是對禮教赤裸裸的革命與反撲,她們是不折不扣kuso的始祖先鋒.她們知道己飢,不想知道人飢己飢,她們在乎己溺,不在乎人溺己溺,她們信仰推人及己,不信仰推己及人,她們邁入無上豁達的人生境界,活得好自在好自在.這麼高深的生命哲學西方人又怎能理解?

西方人永遠不能理解歐巴桑的奧妙精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和歐巴桑相搏的實戰經驗,當歐巴桑發起攻擊時,她們總結一切人生殘酷的怨念,毀滅眾生的意志,利用歳月走樣的身材,使出刀刃般的唇舌,和你短兵相接,近身肉搏,避無可避之時,當下你只能放下一切雜念,良知與教養,動用一切背水一戰的悲愴力量才能獲取一絲絲勝利的機會.欠缺生死相搏經驗的西方人怎能理解歐巴桑的奧義呢?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玩假的,兩個政黨只知道吸取熱血無知年輕人的支持,娃娃軍團不成大器.如果兩黨號召百萬歐巴桑入黨,這才真會讓臺灣站起來,老共嚇破膽,臺灣才會走向真正的好自在好自在.

中國文化假面之六: 好人有好報

好人有好報是中國文化無數謊言中的一個謊言.

人生有基本六種情況: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壞報,壞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不好不壞人有好報,不好不壞人有壞報.這六種人生可能,其實第一種可能性最小.

歲月不見得增加人生的智慧,但一定增加人生的閱歷,世上好人沒有想像的多,通常吃盡虧的也是這批人,所以他們力量小死得早.我舅舅敬業樂群,是個好人,他老婆為了錢就殺了他,殺得乾淨俐落,深具職業水準,我舅舅成功為好人有壞報增添一個例子.

好人有壞報,很早就見於論語,孔子喜愛的學生伯牛,年紀輕輕就死了,孔子難過的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怎麼這樣的好人會得到這樣的惡疾呢,孔子身處的時代,資訊不如今日發達,所以他的感嘆我們可以理解,好人有壞報其實是世間俯拾皆是的常態,孔子活在今日應該就不會那麼想不通了.

壞人有好報的下場,我見識的愈來愈多了.美國大學部有的中國或臺灣學子,受良好教育過優渥生活,錢的來源也不是都完全光明正大,而且我看他們人生也發展得很好.有的父母是大學教授,臺灣許多教授不會教學生如何唸書做研究,但拼命撈錢把子女送來美國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他們子女在美國也發展得很好,這又怎麼解釋呢?

我漸漸理解,只要你順著天性做出選擇,享受過程的快樂,不後悔面對選擇的任何結果,如此,哪怕你成為一個壞人,哪怕你成為一個好人,哪怕你成為一個不好也不壞的人,都是成功的人,人生不能計較結果,因為人生的結果不全然是那麼理所當然,我想這就是人生的真理.

終生學習之二: Feynman Physics Lecture

感謝一位中國同學分享費曼任教加州理工的物理教材,網路上應該也有別的下載點,不過我還是新增載點供人下載.

這個教材略為瀏覽後覺得相見恨晚,如果早個十年好好讀的話,物理直覺會更好.就拿量子力學部份來講,他從實驗切入先做概念上的輪廓講解,他的語言坦白真誠,循序漸進,條理清晰,具體分明,很快你就會感受量子力學大體上的美麗.一般美國大專院校用的是David J. Griffiths的書,我認為就入門來說,Griffiths真的不如Feyman,最好讀了Feyman的物理筆記再唸Griffiths.

如果有志於攻讀物理相關工程科學的年青人看到這篇文章,請按下列網址下載.

http://www.megaupload.com/?d=WXU657Q5

Mirror Site:

http://rapidshare.com/files/236322896/feynman_physics_lecture.part1.rar
http://rapidshare.com/files/236330227/feynman_physics_lecture.part2.rar

Monday, May 18, 2009

向經典致意之四: Sam Cooke

The evolution of the music done by Africa-American goes to melody-lack hip hop and rap with only the skeleton of the tempo nowadays. I think most of them are ugly, sorry. The pop music created by Africa-Americans were once beautiful in melody. Sam Cooke's "Twisting the Night away" is a classic one that truly shows the life of music with the artist's passion and the beauty of melody with the artist's talent. This version is Sam Cooke's Live at the Harlem Square Club, 1963. Enjoy.

Friday, May 15, 2009

Jealousy: Alain Robbe-Grillet

Alain shows that a psychological state can be expressed without a single direct word of that emotion. Jealousy exists between the words in the extreme detail description of the gaze toward a woman, her dress, her combing, her talking, her everything. This experimental work clearly shows the mind-capturing is exactly in the detail description of material.

If you are serious about literature, read it. If not, forget it.




Author: Alain Robbe-Grillet
Translator: Richard Howard
ISBN: 9781847490445
Publish Date: March 08

Thursday, May 07, 2009

淺談小說音樂性


"How to Read a Book"是一本曾經向大家介紹非看不可的書,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去閱讀邏輯與事實演繹論述的書,所以它排除像小說這種文學書藉.可是小說在人類思想領域不是沒有份量的文種,所以了解小說有其必要性.

了解小說,就要了解小說的敍述,敍述的歧異是作家們對事實認定或表達目的上的歧異.例如李敖小說,多數屬於陽剛性實紮實打的散文式文體,它破壞了整體文字音樂性的敍述,這個代價換來的是思想及資料上的份量,顯然李敖認為這是值得的.張愛玲是另一種極端,她的敍述指東道西,如煙似霧,在物質上極端瑣碎的描述來勾出人物的心裡狀態,這和法國作家Alain Robbe-Grillet的Jealousy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風格上差異如此巨大,但是作家們窮盡文字張力的目的,像拓荒者去探索文字的邊界,這意味著去探索人類認知的邊界.張愛玲之所以享譽中文文壇不墜,就是她在中文上的貢獻;書之於紙的中文白話文,歷史不超過一百年,當年白話文貧乏如荒蠻之地,她做到如入無人之境的攻城掠地,看似柔弱,她實則剛猛,張愛玲為後人拓展了中文白話文的邊界,功不可沒.

永不滿足的作家們,還想利用文字像音樂一樣去調度讀者的情緒,我想用Yuja Wang演奏Prokofiev作品來淺顯解釋這個文學敍述的概念.這首鋼琴曲開頭及結尾明顯是衝突的,咄咄逼人高壓式的敍述最後竟然是如此輕飄飄的結束,可是我們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協調,反而有一種美感.Prokofiev用鋼琴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衝突可以共存,而且可以美麗.

這個概念也存在於小說及電影裡.像中國當代小說中,小說主角在文革那種高壓血腥的肅殺下,最後死亡的敍述卻像羽毛那麼輕飄飄的,衝突就存在於這麼戛然而止之中,可是你不會覺得不協調,甚至音樂性的美感最後就這麼油然而生.

莫言"豐乳肥臂"的主角,死前只是快樂天真想著女人渾圓的乳房,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主角被如雨下落的拳棍,打的東倒西歪,最後只是靜靜地躺下,靜靜地想著他第一次遠行步出家門的輕盈歡欣.

田壯壯的電影"藍風箏",第一人稱敍述的小孩,在紅衛兵亂拳之下而死,死前電影的鏡頭是透過他的眼,靜靜的看著樹上一只破藍風箏,沈重的主題帶出一個輕描淡寫的結局.這是電影語言的音樂性.

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一個事實,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利用各自擅長的工具,無論是鋼琴,文字或電影,極盡榨取工具力量的極限去操作我們的心理狀態,達到一種美的感受.音樂將美訴之於旋律,而小說將美訴之於人物事件的跌宕起伏,形式不同,美感卻相似.

Prokofiev的鋼琴曲只有一分多鐘,可是小說可能是厚厚一本,所以小說的美感,需要讀者付出多一點的敏感去體會,當我們開始體會到文字本身音樂性美感後,我們就初步進入小說的藝術殿堂.

革命就是情欲: 頤和園

古巴傳奇革命家Che Guevara如是說:”一名真正的革命者是受著愛的指引,對於人類的慈愛,對正義的愛,對真理的愛”.他的說法恐怕並不完全,其實,革命的愛幾近於情慾的愛.

革命者那種殉情式的犠牲,革命過程中那種近乎情愛的偏執,施虐與受虐的歡愉,革命激情後那麼肉欲式的空虛,革命紮紮實實就是人類原始赤裸裸情欲的嘉年華.中國導演婁燁看穿革命的情慾本質,透過三位大學生在六四時情慾與革命的糾葛,將這個概念一絲不掛的完全呈現於電影”頤和園”.

看完頤和園,我們會理解,革命的口號是動人的情詩,革命的戰歌是澎湃的情歌,革命的失敗是揮不去的情傷, 勇氣可嘉的婁燁已不只是中國的資產,他是全人類的資產.

臺灣政治週年點評

馬英九現在心裡雪亮,他的統治能力出了問題.

他的權力基礎在流失,這引起他的權力焦慮,好的領導人此時會想盡辦法提高他的治理績效來擴大權力基礎,差勁的領導人在焦慮中,只會更想直接伸手掌握更多的權力,這就是馬英九向黨內伸手對吳伯雄開刀.國民黨內不能有比他更耀眼的政治明星,所以個性鮮明的胡志強自始自終都成為他的箭靶,就算胡志強有強力的民意讓他入主中央,馬英九不會真正讓他當握實權,就像馬英九用賴幸媛這個鍊子栓在江丙坤的脖子上一樣.

一年前蕭萬長看到江丙坤的下場就知道乖乖閉上嘴巴,安安份份的做他的花瓶副總統,蕭萬長雖然是技術官僚出身,但不表示他不老於世事,江丙坤今日的下場,我想蕭萬長老早就看到了, 熱忱到近乎天真的江丙坤在蕭萬長眼中是個嫩B,低調聽話才是臺灣官場的神主牌.

新生代的朱立倫和馬英九的權力衝突較小,這是因為年齡世代的差距,各人的權力頂峰時期並不重疊,正因如此,朱立倫和馬英九之間允許權力共生空間, 只要朱立倫願意,朱立倫可以成為馬英九權力的打手,對付朱立倫世代以上,馬英九世代以下的黨內政敵.朱立倫黨內的對頭是郝龍彬及林益世之流,未來這一世代的權力競爭在所難免.

說到底,馬英九的思維是個人權力導向,這一點愈來愈明顯,他的價值取向始終隱晦,或者根本上他並沒有一個核心的政治價值,因為他選擇的敵人往往就是上述同黨同路的人,眼下的難題如此之多,可是他卻忙著權力的收編.

Obama面對大部份內政問題時,他往往很清楚劃下他的原則底線,在原則上選擇敵人,在原則上進行根本的衝突,他面對華爾街及三大車廠,跨國企業逃稅,及扶植再生能源都是現在活生生的例子,Obama價值導向思維清晰可見,朗然在目.我不能說因為Obama明晰的價值取向就保證未來的成功,但這種做法會有較高的可預測性,無論是失敗的預測或者成功的預測,所以可以進一步修正來降低失敗的可能.

馬英九欠缺旗幟鮮明的政治價值理念,所以欠缺一目瞭然的治理藍圖,他不斷擴大的權力慾望使他的治理能見度不高,我可以說陳水扁統治下的臺灣,糊裡糊塗過了八年,馬英九第一任下的臺灣,也會糊裡糊塗過了四年.如果馬英九做兩任,臺灣就是糊裡糊塗過八年.

因此馬英九比陳水扁可怕,原因在於陳水扁會讓你立即知道他的瘋狂,所以可能的話,你會嘗試選擇離開臺灣發展.馬英九看似溫和理性,在他水煮青蛙式的統治下,好像沒那麼糟,或者你無法具體說出他的施政到底糟在那裡,其實當你有一天覺得不妙時,可能就太遲了.

Tuesday, May 05, 2009

O DO NOT LOVE TOO LONG

This is a poem from Yeats I love.

Sweetheart, do not love too long:
I loved long and long,
And grew to be out of fashion
Like an old song.

All through the years of our youth
Neither could have known
Their own thought from the other's,
We were so much at one.

But O, in a minute she changed--
O do not love too long,
Or you will grow out of fashion
Like an old song.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