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4, 2006

市井香港:更暖的地方

香港的暖,暖在有機會選擇善良,選擇看得見。
-胡燕青

之前貼了香港巴士大叔的影片,覺得對香港並不怎麼公平,就平衡角度的立場,我要介紹這本書,是一個在地的香港人寫的香港

我是一個外人,香港的國際化令我印象深刻,半島酒店的華麗,彌敦道上銀樓的仁丹鬍印度守門人,天星碼頭賣的New York Time、泰文報及Die Welt德文報,東南亞的小吃,還有中環的國際商業氣息。最震撼我的是一個精神異常的男人,看起來是個落魄的流浪漢,在渡輪上不停地咀咒別人,可是我仔細一聽,他居然是操著一口美式英語,流利的不得了,實在讓我汗顏。這是我眼中的香港,就像香港的加薑可樂一樣,中西混雜,有著難以言喻的味道與風情。

胡燕青的香港是市井街頭的一面,她的文字活潑靈動,好的不得了,香港就在她的字裡行間中活了起來,呈現我們外人看不到的一面。她以香港的街道為主軸,串起了她自小成長中的香港人,香港樓,香港事,你會知道香港除了維多利亞港及巴士大叔之外,還有生龍活虎基層港人,Hong Kong在她的筆下跳脫了風景明信片的呆板,立體化了起來,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臺灣人會注意到香港,主要是它的經濟面,像中國銀行、臺灣企業在港集資上市,恆生指數又創新高等等,其實香港不僅經濟穩健成長,它的政治面也有超越臺灣之勢。

香港在年初,第三勢力組了黨-公民黨,香港人及其菁英份子意識到,香港的民主黨像極了臺灣的民進黨,很會喊口號及搞群眾運動,六四之後的民主黨除了反對執政當局及親共的民建聯外,實在沒什麼建樹,所以菁英份子就在2006年初組成公民黨,爭取特首普選及市民政治,除了喊出香港願景外,更提出務實的政見,不和北京搞對抗,力求與北京維持和平對話,熊彼得的菁英民主理論在香港發揮的淋漓盡致,香港民眾也願意抛棄仇中的意識形態,轉而支持公民黨務實的態度。黨魁余若薇更有與現任特首曾蔭權一決勝負之勢,香港的民主和臺灣比起來,可謂後發先至。

國民黨出了馬英九及郝龍斌這種投機份子,沒希望。而民進黨始終陷入無法轉型的困境,好比京劇與觀眾彼此制約模式一樣,觀眾跟著台上唱,京戲的角兒搞點變化都不行,這叫違背老祖宗的傳統,而這批觀眾是原始京劇培養出來的,因此彼此就這麼相互制約,沒完沒了。民進黨是台上的角兒,觀眾是中南部有省藉情結的草根族群,民進黨陷入了自己原始炮製出的觀眾,已無法自拔。臺灣人就這麼陷入藍綠的二元思維,所以簡錫堦解散泛紫聯盟後,是否能像香港公民黨走出一條路,實在希望渺茫。

臺灣的冷,冷在選擇仇恨,選擇看不見。

作者:胡燕青
出版社:牛津大學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ISBN:019596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