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4, 2006

摸論和貓論的初探: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

對一個要轉軌至市場經濟的空前龐大計劃經濟體,貨幣政策是改革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特別在市場不發達,對市場欠缺控制手段下,貨幣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更顯得重要。

由於前無來者,改革開放的精神指導是鄧小平的摸論(摸著石頭過河)及貓論,因此師法西方資本主義下的貨幣及總體經濟理論指導中國的貨幣政策。本書各個討論的面向由深入淺出的西方貨幣理論開頭,再陳述中國的市場國情,說明1980-2002貨幣政策出台的原因,同時以不艱澀的數學模型討論政策的得失及箇中原因,相當系統的介紹中國貨幣政策的概況及”有效性”的問題。這本書的主編是黃達,他的貨幣銀行學也寫的不錯,基本上中國人民大學的財金書籍具有一定水準,值得一看。

貨幣政策最核心的目標是保持低定的通貨膨脹,同時促進潜在產出最大化(低失業率是其中一項指標),不過愈低的失業率會造成通貨膨脹的上升,而美國聯儲會前主席Alan Greenspan在90年代確維持低通膨低失業率水準,這奠定他江湖一哥的地位。這位老謀深算的傢伙,對於聯準會的政策總是說得不清不楚,讓市場對他的解讀多空分歧,他的繼位者Ben Bernanke就曾對他的風格多所批判,結果上個月他的失言(在國會聽證會表明結束貨幣緊縮政策,而在記者的私下訪問確説市場解讀錯誤),正是他的坦然引發市場過度反映,導致五月初全球股市重挫,本來看空下半年日本的我,計劃於五月下旬賣出日本基金,結果就失血,這筆帳要算在他頭上。

中國的貨幣政策受到金融制度及結構不夠開放的影響,有時力不從心。像中國在實施管制浮動匯率以前的固定匯率制,隨著外匯的增加形成利率上漲的壓力,想壓下利率就提高貨幣供給,但會造成通貨膨脹,如果不壓低利率,熱錢就由流入中國市場,進一步推升利率,因此後來棄守釘住美元轉為有限制性的浮動匯率政策是必然的結果。

講到這裡就令人難過了,在2003,根據我所看到的報導,中國外匯的增長及加入WTO下,中國在2008年以前必然放鬆外匯管制,人民幣肯定破8,轉眼間破8是上個月的事了,可惜的是,我們臺灣一般小老百姓,不能像香港民眾把手中的錢轉成人民幣,從中國經濟起飛中得到好處,政府的阻撓擋的不是大戶,而是小老百姓的財路。陳水扁的治國邏輯是迪士尼式的邏輯,臺灣是拚經濟和愛臺灣口號滿天飛的樂園,把臺灣以外的國際現實統統摒除在外,陳水扁成為金光閃閃的米老鼠,一般民眾苦哈哈,看到”已開發國家”的新加坡,居然有9%的經濟成長率,我實在有欲哭無淚的感覺。

作者:汪紅駒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5
ISBN:7-300-04592-8